我31岁到卡塔尔务工,当地人很富有,私生活管得很严,光棍也很多

2022-12-12 10:10:00

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083位真人的故事

我叫苑永强,32岁,山西大同人。

我是农村娃,初中毕业后,成了一名厨师。19岁,我开始北漂,寻求翻身的机会。经过几年苦拼,32岁,我来到了卡塔尔,自此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世界。

现在,我一年到手20万,在当地算是中等水平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。出国,让我长了见识,但更多是为了生活。

(我在卡塔尔)

小时候,我是一个典型的淘气包。我有一个小四岁的弟弟,每天像小跟班一样,处处粘着我。每次我在外面闯了祸,干了坏事,弟弟回家立刻告状。

他告完状,我轻则挨骂,重则挨打,三天两头就要挨顿板子。趁爸妈不在家,我就会修理他一顿。即便如此,我们兄弟俩感情还是非常好,算是打不散的亲兄弟吧。

我爸爸从前在供销社上班,后来供销社改制,爸爸成了下岗职工。但他熟悉供销社的经营模式,就把供销社承包了下来,做小百货生意,到后来改成超市,直到现在。

初中毕业后,我学习成绩很一般,就辍学回家了。爸妈希望我能学一门手艺,只要走正路,将来能养活自己就行。

(小时候的我)

2007年,在一家单位食堂上班的亲戚,建议我去学厨师,掌握一门手艺,将来也好找工作。于是,我就跟着他到食堂做学徒。

学徒干的是最底层的工作,我每天都要听师傅安排,给主厨打下手,切菜、洗菜、传菜、准备餐具等。

印象最深的一次,我因为贪玩大意,忘了把盘子准备好,师傅把菜炒好之后,发现没有盘子,就喊我过去,把一勺冷水直接从我脖子里灌了进去。

那会,正是冬天三九时节,我穿着厚厚的棉衣,凉水浇得我浑身打冷颤。

我有些心灰意冷,躲在角落偷偷地哭了很久。十七八岁的少年,正是自尊心又强、又敏感的时候,我差点就放弃了这份工作。

但我又认真想了想,自己已经放弃读书了,如果没有一样谋生的手艺,将来能干什么呢?

我不甘心一辈子窝在家里,希望有机会去更远的地方、看更繁华的世界,也很热爱厨师这个职业,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。在想明白之后,我就坚持了下来。

(我在北京的工作照)

两年后,我也差不多能独立掌勺了,但展示的机会并不多,工资也还是学徒工资600块钱。那会儿,我觉得要想提高技能水平,就得去大城市正规的大饭店学习。

于是,我就想到了北京。

去北京是我从小的愿望,歌里唱得“我爱北京天安门”,让我无限向往。我一直觉得,北京才算是大城市,那里一定特别好,特别繁华,我一定要去见见世面。

2009年冬天,我独自去了向往已久的北京,暂住在一个老乡家里。

我希望能找一份正规的大酒店工作,快速精进自己的手艺。

但过程并不顺利,19岁的我看起来不够老成,很多大饭店都把我拒之门外。我身上带的几百块钱,很快就所剩无几了,每天只能买一包泡面充饥。

(2022年的我)

一周后,我不好意思继续在老乡家借住了,就搬了出来。当时,我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感觉,铁了心一定要在北京找到工作。之后的几天,我睡过地下通道,睡过天安门广场,狼狈至极,但是却愈加坚定。

为了生存,我只好去小餐馆试菜,上午老板提供一顿午餐,下午我就赶快再去找工作。我虽然年轻,但目标就是大酒店,正规餐饮企业,2000平米以下的饭店我统通不考虑。

(周末在卡塔尔出海)

最终,我在北京门头沟一家酒楼成功应聘为厨师,并在那里工作了三年。

那三年,我认识了人生中最应感恩的人——我的师傅,他不仅帮我提升了专业技能,还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温暖和照顾。期间,我还认识了妻子,我一生的挚爱。

期间,每到春节,大部分人都回家团圆,我们做餐饮的,反而是最忙的,厨师都不放假。一忙完,师傅就领着我们师兄弟,去他家一起过年。

(我在卡塔尔看足球比赛)

我们跟师傅师娘一块过年,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,但是和家的感觉是一样的。

2012年,我回老家结婚后,再次返回北京。一个偶然机会,我看到中铁在招聘厨师,有些岗位需要在海外工作,当时我就动心了。我希望在工作的同时,也能出国见见世面。

之前的苦没有白吃,我的厨艺得到了公司认可,成功入职,并一直工作至今。应聘到中铁后,我就开始积极为出国做准备,一旦有国外的项目需要人手,我就立刻报名。

(未离家时想出发,离开家乡却想家)

但人算不如天算,我的出国之路可真是一波三折。

公司一开始打算派我去南美洲的玻利维亚,可因为那边项目调整了计划,就没去成。紧接着,我又接到去巴基斯坦的任务,准备了很久,在临近出发时,那边临时调整人员,又没去成。

一直等到2019年春节前一段时间,在以色列的项目缺人,我面试、手续、签证都统统准备完了,就差订机票走了,没想到疫情又来了。

(遥望卡塔尔全景)

终于等到2021年,公司在卡塔尔承接的世界杯足球馆项目的收尾阶段,又接了一个修路项目,因为缺人手,就把我调了过去。自此,我的出国之梦,才算是实现了。

卡塔尔是亚洲西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,也是中东非常富有的一个小国,面积约1.15万平方公里,和西安差不多,总人口仅有255万,不足西安的1/20。

卡塔尔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,石油储量达到了31万吨,在世界排名第13位,天然气更是排在了世界第三位。

(卡塔尔多哈奥运会场馆)

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,分夏冬两季,夏季从五月到十月,天气炎热潮湿,一般在25至46摄氏度,最高时可达50摄氏度以上,冬季从11月至来年4月。

这里淡水资源极度缺乏,水比石油还要贵,一升矿泉水的价格是石油的两倍。近年,石油价格一直上涨,卡塔尔也是越来越富得流油,一个世界杯的花费就超过两千亿美金。

下飞机之后,我顿时就懵了。因为我的英语太差了,之前断断续续学的根本就不够用,幸好遇见一位在这里工作的南京姑娘,在她的帮助下,我才出了机场。

到了隔离酒店,我最煎熬的一周开始了。在这个富的流石油的国家,我的第一感受居然是“饿”。

(难以下咽的饭菜)

酒店提供的所有饭菜,我都吃不下去,看着就头疼。早餐一般是干酪,配橄榄以及焖蚕豆,中餐和晚餐虽然有米饭、肉食及蔬菜,但他们的菜肴中加入了香味调料,我的中国胃实在是不习惯。

好在有朋友从附近超市给我订了一些水果,那一周,我基本是靠水果坚持过来的。

第二感受就是“热”,这边日常温度都是40度以上。世界杯之所以选择在冬季举办,理由就是天气还能凉爽一些。如果球员在这么高的气温下踢球,轻则中暑,重则可能有生命危险。

(2022年世界杯倒计时)

不过不差钱的卡塔尔,为了让球员们能舒适的比赛,球场使用了最前沿的降温技术。八座世界杯球场中,有七座安装了空调系统。场内有直径几十厘米的巨大圆形出风口,大家担心足球都会被空调给吹“飞”了。

值得骄傲的是,由我们公司承建的主场馆,拿下多项世界之最,并首次出现在当地货币上。

公司汇聚全球20多个国家、110家企业、7000多名中外建设者,历时2118天打造的“金色之城”,将承担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闭幕式、决赛等重要活动和赛事。

(中国建造的鲁塞尔体育场)

中国建造让卢赛尔体育场成为世界上最为节能环保的体育场之一,五星级认证标准,全球首个bim技术应用,别致、壮观的卢赛尔体育场已成为卡塔尔地标性建筑。

去年12月,卡塔尔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图案中就包含了这座体育场。

当我坐在这里的时候,心里有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,中国制造、中国建设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,这些都离不开我们中国人踏实、敬业的工作态度。

(10卡塔尔里亚尔)

在当地,由于日照强烈,我也充分体验了烈日的“无情”。只要是在室外,都必须戴上太阳镜,否则很容易被阳光刺伤眼睛。

而且还不能穿得太少,否则可能会被“晒伤”。这里室内外温差巨大,如果穿得太少,忽冷忽热还容易生病。

所以这里的人们,盛夏季节也是长袖长袍打扮。宽大的长袍既能遮挡烈日的直射,又能防止空调冷气的侵袭,是最适宜这种气候的着装。

当地法律极为严苛,疫情以来,戴口罩也成为了法律要求。如果不戴口罩出门,特别是在公共场合,最高可判处3年,外加55000美元(换算成人民币就是40万左右)的巨额罚款。

(大家出门必须戴口罩)

这里对私生活管理也非常严苛,如果跟妻子或女友之外的女性有关系,一旦被抓,将会面临长达7年的监禁。球迷称,卡塔尔将会举办全世界最纯洁的世界杯。

卡塔尔是一个全民禁酒的国家,整个国家只有一家公司可以卖酒,而且还需要缴纳100%的罪恶税。

在公共场合喝酒,必须取得当地政府颁发的执照才算合法,不然就触犯了法律,当地人要进牢房,外国人要被驱逐出境。一边看球、一边喝酒,在这里是大忌。

当地人的进餐习惯是席地而坐,用手抓食,一顿饭要吃两个小时左右。

当地社会保障非常完善,当地人看病基本不用花钱,生活中所用的水、电、煤气都是免费的。不工作也可以领钱,但是大部分人都有工作,虽然每天只需要工作3小时,这里的失业率只有0.1%。

(世界杯场馆)

在这里,我见识到什么叫“花钱如流水”。当地人如果想买一件东西,自己国家没有,他们会专门坐飞机去迪拜买,如果迪拜没买到,他们又会飞去美国或欧洲买,直到买到为止。真是“有钱任性”啊!

卡塔尔教育全部免费,卡塔尔大学是境内唯一的一所大学。政府鼓励年轻人出国留学,不仅报销一切费用,而且还定期发放奖学金。

(当地的工艺品)

这里豪车遍地,据说开法拉利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,家里没七八辆豪车肯定是混得不好的,找对象都难。男多女少的卡塔尔光棍率是世界第一位。

即便如此,在这里一个男人却可以娶4个妻子,而且每个妻子都要有一样的待遇,比如房子,四位妻子要各有一套,她们分别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,相互独立。这里女人极为稀缺,堪比大熊猫。

这里的工作习惯是周五周六休息,周日到周四上班。当地人不上班国家也每个月给1万卡塔尔里亚尔,折合人民币19700元,上班的都在7—8万卡塔尔里亚尔,年薪百万一点也不夸张。

当地人只担任政府部门重要岗位,像军队,警察80%都是雇佣的外国人。

(和同事在卡塔尔看足球)

但是,作为外来务工者,想要在卡塔尔多赚些钱,并没有那么容易。工资并不会和当地人一样高得离谱,而且上班也都是8-10个小时。

外来务工者几乎承包了卡塔尔各行各业的工作。我的收入算比较适中,扣完五险一金,一年到手20万左右。

物价方面普遍较高,1立方米的生活用水要11元,一瓶1升装的矿泉水要7元,而1升95号汽油只要3.5元。当地超市一罐可乐5元,一盒1升装牛奶7.5元,鸡蛋18元10个。

工作之余,我会和同事们出海,钓鱼,看足球比赛,逛工艺品店之类的。虽然这里非常奢华,但我总有一种“月是故乡明”的感觉。

我每年有2个月的假期,每次回家,都觉得还是中国好,回家的感觉特别踏实。

(出海钓鱼)

出来快两年了,老家的父母、兄弟、妻子和孩子都平平安安的,我就能放心工作,也想借此机会对妻子说一声“辛苦了”。

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。”

出国让我了解了很多世界的不同之处,也更加感受到,不论在哪里,都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不断提升自己,才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。

【口述:苑永强】

【编辑:艾米】

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,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,而且,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!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,请关注我们吧@真实人物采访!


支付寶代儲 https://www.cvpka.com/tw/p/zhi-fu-bao-chu-zhi/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关于我们

淮北资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综艺娱乐、国际资讯、热点新闻、房产家居、体育健康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
版权信息

淮北资讯网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,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!